中國
吳越銅劍 中原銅劍 戰國鐵劍 秦,漢式銅劍 漢式鐵劍 玉具劍 長劍

漢式鐵劍

中原鐵劍自西周晚期發端,在銅劍興盛的戰國時期逐漸發展成熟,并在部分地區開始流行起來,至漢代終於盛行於世,取代了銅劍.考古學界一般稱漢代中原地區的器物為"漢式器',循此成例,我們也將漢代中原鐵劍稱為漢式鐵劍.
如果把中國古代的銅劍和鐵劍分別比喻為兩個大的山系,那麼,東周式銅劍就是前者的主脈,而漢式鐵劍則是後者的主脈.兩相并峙,前後輝映.
漢代中原鐵劍可大分作三型:
I 扁莖折肩鐵劍.多數為長劍,劍長一般在80-120厘米之間,或長至130厘米,少數劍長在80厘米之下.長度不足50厘米的短劍很少.
這種劍型本從III型東周式銅劍承襲而來,戰國晚期就已發展成熟,成為鐵劍的主要型式,至漢代,更廣為流行.當時,一方面鐵劍淘汰了銅劍;另一方面,扁莖折肩之劍也淘汰了曾見於東周式銅劍的其他劍型.
II扁莖斜肩鐵劍.此型都較短,一般長五,六十厘米.它是從戰國時期的II型鐵劍沿襲而來,至漢代,仍主要見於楚地,并不十分流行.
III環首鐵劍.特點是劍首和劍身連鍛成一體,劍首呈橢圓的環形.此型劍只有零星發現,不見於前代,為漢代始有.似是受漢代流行的環首刀的影響而產生.
較之東周時期,漢代劍型更趨統一,普遍盛行的只有扁莖折肩鐵劍.
漢代中原鐵劍的劍型極其統一,而外裝的形式則頗為豐富多采.
當時,劍身以鐵鍛制,而劍體上所裝的附件(劍首,劍格等),仍普遍以銅鑄成.這是因為銅便於鑄造成形,易於磨光裝飾,比鋼鐵更具審美價值.所以直至今天,刀劍上的附件仍多以銅制.
(一) I型劍-此型的外裝可分三類.
第一,凹形格類.特點是在肩部裝置凹形劍格.這是I型鐵劍最普遍,因而也是漢式鐵劍最為主要的外裝形式.河南洛陽燒( )漢墓共出32件鐵劍,存劍格者28件,中有23件是凹形格;洛陽西郊漢共出64件鐵劍,存劍者38件,全是凹形格.
這一類外裝又有兩種情況.其一,除裝凹形劍外并在莖末端安裝圓盤形劍首.一些I型劍的莖末端有穿孔,就是供裝劍首用的.其二,只裝凹形劍格,莖末端不附劍首.
很清楚,這一類外裝是從III型東周式銅劍沿襲而來,在戰國晚期就已經是鐵劍的主要外裝形式.
第二,"一"字形格類.特點是裝置"一"字形劍格.這種劍格側視呈"一"字形,,頂視多呈菱形,少數呈八菱形,也可納入此類.與第一類外裝相比,此類外裝較少見.這類外裝的劍有些并裝帽形銅劍首,有些不裝.
第三,無格杖式劍類.這類外很特,它把劍裝飾成竹杖的形狀.河北出土的一柄劍很完整,全劍納於一木杖之中,木杖雕成竹節形狀,共六節,在第二與第三節間斷開,上二節作柄,與劍莖以鐵釘橫穿固定,下四節為劍鞘.杖首,杖末都有銅飾,杖首銅飾形狀如半球,為劍首.此類外裝是漢代始有,也很少見.
(二) II型劍---此型劍的外裝比較簡單,利用扁莖來安裝木柄,不裝劍格.一般的方式是在扁上夾裝兩個弧形木片,由莖上的穿孔釘固;莖部無穿孔的,則以膠粘固.
(三)III型劍---此型劍的外裝實物尚無發現,但漢代流行的環首刀卻有不少,特點是:不裝護格,莖部先以兩木片夾裝,再纏以緱繩,刀環也以細繩纏繞.估計III型劍外裝與此相同.
此時是劍在中國的興盛期,但當環首刀在東漢出現以後,劍就慢慢被淘汰了.


以上資料出自鍾少異<龍泉霜雪>一書.


中國
吳越銅劍 中原銅劍 戰國鐵劍 秦,漢式銅劍 漢式鐵劍 玉具劍 長劍